稀油潤滑站的系統有兩種方式:人工潤滑和稀油潤滑站循環潤滑。
一.人工給油。手動給油有直接給油,油杯給油,油環潤滑,油池潤滑四種方式。
稀油潤滑站的系統中很簡單的供油方式是人工直接供油。通過使用油壺、油刷等工具,操作者可以向摩擦面澆注或涂油(如開口齒輪、車輪、滑道等)。甚至在新的軋機上,仍有許多潤滑點采用人工加油。這些人工加油部位一般不經常動,動量不大。
開放式金屬軸承等可用的油杯給油,即人工將油加入油杯中,在設備運行過程中,油從油杯中逐漸滴入摩擦面。該供油方式仍被應用于小型冷軋設備。
在軋鋼設備中,電機滑動軸承一般采用油環潤滑。軸承座內有一個空腔,支撐電機軸頸,加油后形成油池,油環套在軸頸上,油環下部浸入油中。轉動軸時,摩擦使油環緩慢轉動,將油帶入軸頸,進入軸瓦進行潤滑。普通單裝中型電動機,是人工給軸承座的油槽加油。
軋鋼設備上的齒輪減速器、蝸輪減速器、人字齒輪箱等,一般都是用人工注油潤滑,即由人將人的減速器的殼內注油,殼體下部就成為油池子。齒輪箱下部分浸入油池中,轉動時油會飛濺到減速器各潤滑部分,減速機油灌注不能過多,因為油受攪動會發熱,一般以浸沒齒輪的一齒高為宜,慢速軸可浸入稍深。一般減速器上配有探桿式油標,探桿刻有很高油位和很小油位兩個刻度,工作中應定期檢查,防止缺油。
須定期對油池潤滑和油環潤滑進行換油。因為環境惡劣,灰塵雜質多,密封不好,所以在使用潤滑油的過程中雜質增多,如使用時間過長,就會導致設備過早磨損。與此同時,由于油的攪動,油與空氣中的氧發生作用,油中酸含量增加,造成腐蝕。此外,油中可能會混人水分,使油乳化變質,潤滑性下降甚至喪失,并使腐蝕作用加劇。通常是在使用半年到一年之后換油。
加、換油時,應注意嚴格使用指定品牌的潤滑劑。如軋鋼機多用軋鋼油,輔助設備用汽車潤滑油或機械潤滑油,主軸座齒輪油和主軸馬達潤滑油。要嚴格防止各類油質混雜,以免影響油性,降低潤滑效果。
二.稀油潤滑站的循環供油。當設備相對集中,潤滑點較多時,采用集中給油方式,由稀油潤滑站進行循環給油。濾清器和冷卻器都有旁路油的管,在清洗、維修或在冬季不需要冷卻的情況下,油會從旁路經過。加壓箱的下半部通油,上半部通氣,用于調整油的壓力,保持供油穩定,當油泵出現故障時,可以短時間繼續供油。閥用來調節管道的工作壓力,當壓力超過規定值時,閥門就會打開,油從放油的管回到油箱。各個設備潤滑點所用的油,經回油的管回到油箱,從而形成一個循環,持續提供潤滑油。